“以iCAR品牌為中心,從今天起三年內,必須殺入主流新能源品牌陣營,前五要有我們一席。”新年伊始,iCAR品牌事業部總經理章紅玉致iCAR品牌事業部全體將士的一封信在朋友圈廣泛傳開,原因無他,實在是信件內容的信息量有“億點點”大。
信件沒有“理工男”一貫的低調沉穩,反而字里行間都透著“新勢力”劍指未來的自信張揚,而在內容上更是有意思,信件里明確闡述了“三年內主流新能源品牌陣營前五”的目標,同時明晰了“為年輕人造車,造令人向往的、酷且價值出眾的車”品牌定位和以爆款產品打造為主線,迭代理解客戶的能力、產品定義的能力、獲取流量的能力,以及成本和效率能力,快速成長為一家兼具互聯網思維和傳統底蘊的造車“新勢力”的發展路線。
章紅玉認為,2024年是新能源行業和市場的最后窗口期,所以他提出iCAR要干四件大事,給行業點顏色看看。第一是iCAR 03的上市,精心準備,打破常規,讓年輕人的第一臺電動小吉普,電動小衛士成為被討論的話題;第二是北京車展和品牌之夜,iCAR要向全球展示犀利的品牌形象,未來三款全新產品也一把子梭哈,展示給大家看,要的就是勢能和流量;第三是以iCAR 03為牽引的全面to C的營銷體系、數字化體系,和銷售服務體系的搭建,這是我們未來打贏的利刃槍炮;第四是以V23項目為牽引的,產品定義能力、快速開發能力,和成本質量能力的加強,iCAR出手,必是清場式的爆款。
狠話和狠活兒齊飛,讓人眼花繚亂的同時,我們卻能從中嗅到不一樣的氣息。那就是繼奇瑞風云發布、風云A8上市、捷途山海發布、星途星紀元ES上市后,奇瑞集團第四大品牌,奇瑞“新勢力”,首個新能源電動品牌iCAR也已經躍躍欲試,要出手了。
眾所周知,在新能源領域,比亞迪、吉利、長城、廣汽、長安等車企早已廝殺激烈,如何才能“后來者居上”?事實上,早在去年四月奇瑞就正式宣布構建以“奇瑞、星途、捷途、iCAR”為核心的品牌矩陣,向新能源“高地”發起總攻。而尹同躍在“2023奇瑞科技DAY”上也放出狠話:“奇瑞明年在新能源領域不會再像之前那樣‘客氣’了,我們要進入新能源汽車排行榜的頭部位置,做到后來者居上。”這番“不客氣”的言論在當時車圈還引發了激烈討論,但不到半年的時間,奇瑞、捷途、星途、iCAR紛紛“不客氣”推出覆蓋從轎車到SUV、從純電到混動的多款新品,奇瑞在新能源賽道迎來全面爆發。
在各個品牌競相“不客氣”時,iCAR在2024年開始之際快速作出戰略更新,開始“憋大招兒”,而除了章紅玉說的四件大事,信件里隱藏的幾處關鍵信息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到?
首先,就是信件里,章紅玉強調了他全程圍觀了小米汽車發布會,雖然沒有明說,但我們都知道,奇瑞的開放式戰略一直很厲害,去年11月,奇瑞與華為合作打造的智界S7已正式發布,那iCAR是不是也會和小米合作“新車”?如今互聯網+傳統車企的合作模式已成趨勢,且信件里也提到“在戰略合作伙伴的加持下”,那iCAR和小米戰略合作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。另外,與iCAR 03在智駕系統有合作的大疆、在智能互聯生態有合作的騰訊,是否會有更進一步的戰略合作,甚至共同造車,相信還是非常值得我們期待的。
另外,信件最后提到了“三年五車”計劃,三年五款新車,這個上新速度簡直是要起飛的節奏。考慮到在當下極限內卷的新能源市場,如果定位太過接近或相似,很容易稀釋掉彼此的關注度,甚至擠壓對方的生存空間,而從iCAR“三年五車,讓爆款成為一種習慣”這種不客氣的狠話來看,這五款新品很大可能是會形成差異化,占據各自細分市場,打造組合拳。結合iCAR 03開辟了潮盒電動SUV新品類,我們不妨也猜測一下這些新車可能也是全新品類,為年輕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。總之,一切皆可期待。
而此前從未公開的“V23項目”,信件描述的內容我們不明覺厲,但就像前面所說的那樣,“互聯網式大拉皮兒+科技企業式大換芯”已是趨勢,而且已經有了智界S7這一先例,那我們也不排除這會是一款由iCAR和戰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新車這一可能。
以上雖說很多都是個人猜測,但從這些“招數”中,我們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iCAR想要在新能源領域大顯身手“不再客氣”的決心,我們也可以相信,打通了任督二脈的iCAR奇招盡出“搞事情”,定能為新能源市場帶來更多活力。
親,試試微信掃碼分享本頁! *^_^*